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奥巴马喜欢的《地下铁道》获得普利策奖 将被拍成美剧

作者:张喆 来源:中国作家网

 

编者按:美国东部时间410日下午300(北京时间411日凌晨300),第101届普利策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其中,小说奖(Fiction)由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的《地下铁道》(The Underground Railroad)获得。《地下铁道》还曾获得201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中文版刚刚由世纪文景出版。

普利策奖授奖词为:本书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主义与寓言性,将奴隶制的残暴和逃亡的戏剧化结合成为一段指向当代美国的传奇。

说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7/0411/MAIN201704111641000491786945879.jpg

《地下铁道》

327日,亚马逊方面宣布,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主创团队,将参与制作电视剧《地下铁道》,该剧将在亚马逊的平台上播出。

据美国媒体报道,电影《月光男孩》编剧和导演巴里·詹金斯同样会成为《地下铁道》的编剧和导演。“从科尔森的处女作《直觉主义者》(The Intuitionist1999年出版)开始,他的写作一直突破常规,《地下铁道》也同样如此,”詹金斯说,“他用繁复与原始的形式对我们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索,这是一种前瞻性的工作,他的故事宏大又大胆。很高兴我们的合作伙伴亚马逊,非常支持我们对于小说改编的设想。”

亚马逊影视工作室负责喜剧、戏剧和VR的主管乔·刘易斯说,“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小说犹如史诗,它以小说人物驱动故事发展,而巴里的到来也为我们工作室带来活力,我们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他将为新剧注入怎样的魔力。”

说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7/0411/MAIN201704111642000488671433908.jpg

小说家科尔森·怀特黑德

20161116日,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颁给了小说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在获奖前小说也得到“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的推荐,奥普拉·温弗瑞说:“我熬夜读这本书,心快跳到嗓子眼,几乎不敢翻下一页……读它吧,给你熟悉的人也买一本,因为当你读完让人心跳停止的最后一页,你一定想要与他人分享……我不得不停下来,细细体味我读到的东西,让愤怒和眼泪得到疏泄,而后再回到故事当中去。这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能实现的。它只是创造出空间,让那些思想和感受自由发生。”

与此同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把这部小说列入了自己的阅读书单。

《地下铁道》的中文版由世纪文景出版。《地下铁道》的故事记录了十五六岁的女奴科拉通过一条实实在在的地下铁道,从佐治亚州种植园逃跑,追寻自由的旅程。第一章从科拉的外婆阿贾里讲起。阿贾里几经变卖最后在佐治亚州种植园终老,她的女儿梅布尔扔下女儿科拉独自逃走,无依无靠的科拉将自己看作被囚禁的群体里永久的流浪者。被其他奴隶蹂躏,遭到残酷的种植园主的虐待和性要求,不堪忍受的科拉最终毅然和一个男奴西泽一起,踏上与母亲一样的逃亡之路。

在通向自由的旅途中,科拉辗转多地,从南卡罗莱纳州、北卡罗莱纳州到田纳西州再到印第安纳州,在有敬业精神的“铁路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少女科拉经历了一站又一站的逃亡旅途。故事进行到三分之一,冷峻执着的猎奴人还是到来了,他们将科拉带走,而帮助她的人下场异常悲惨。他们一路向田纳西州行进,在那里,科拉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但故事并未走向完满。

科拉的旅程险象环生,一站又一站的逃亡惊心动魄,但她是用生命在追寻着你我都看不见的东西——“自由”。

美国历史上,“地下铁道”本来是一种比喻,是指美国内战前民权活动家们为帮助南方种植园中的非裔奴隶逃往北方自由州和加拿大而设立的秘密路线网络和避难所,延伸至美国的14个州以及加拿大。

早在2000年,怀特黑德就开始书写这个故事,经历了16年,故事终于成形了,一个少女借助一条地下铁道,像格列佛周游列国一样在美国各个州之间历险,见识到种种不公与荒诞。

“当我允许自己将‘地下铁道’写成真实的铁路,我顿时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前后挪移。” 怀特黑德说,“(发生在黑人身上的)梅毒‘坏血’实验其实是之后很多年才发生的事情,但为何不将它往前提一些呢?为何不让一些优生和绝育运动——这些看似善意的政府项目——发生得更早,这样它们的真实意图就能得到更好的暴露。将‘地下铁道’这个隐喻进行艺术加工,使得我拥有了这样的创作空间。”于是,借助这条不存在的铁路,怀特黑德创造出了一段另类美国史。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