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研究

诵诗 | 巴赫曼《落下吧,心》



英格博格·巴赫曼 (Ingeborg Bachmann, 1926-1973)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在克拉根福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后于格拉茨和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和日耳曼文学,并以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为主题取得了博士学位。



英格博格·巴赫曼


由于体弱多病,她被同学们称为“小精灵”。在课堂上,她展现出了异常的博学和对求知的渴望。学生时代,她就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并迅速与维也纳文化界建立了联系。此外,巴赫曼还与广播界有所接触,并因此被汉斯·韦尔纳·里希特 (Hans Werner Richter)邀请加入“47社”。


巴赫曼的作品充满哲学意味,常探讨战争后的社会状况、个人身份的危机、语言的限度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等主题。她的诗歌充满了神话般的意象,旋律丰富而嘹亮,与战后时期人们的心态和需求相吻合。1953年,巴赫曼凭借诗集《延期支付的时间》(Die gestundete Zeit)获得了“47社奖”(Preis der Gruppe 47),奠定了她在德语文学界的地位。



《延期支付的时间》封面






左右滑动查看中德文诗歌





诗歌赏析


    本诗首次于1952 年 6 月 4 日出现在汉诺威广播电台(NWDR Hannover)的广播中,后被收录于诗集《延期支付的时间》。巴赫曼的朗诵音调单调而克制,似乎在抑制所有的悲怆,避免了宣示性。然而只有在声音变得如此脆弱时,情感才会变得清晰可闻。通过这种方式,她拉开了距离,促使人们对文本进行思考,从而避免了人们不加思考地欣赏她充满诗意魔力的语言世界。汉斯·维尔纳·亨泽(Hans Werner Henze)认为,这种表演风格加深了人们对她“精灵”的印象,她有一种灵气,仿佛夜莺一样。


英格博格·巴赫曼


在首句“落下吧,心”中,作者使用祈使句,命令或者说强制“心”从时间之树上掉落。通过转喻的方式来解读,“心”就像成熟的果实从树上落下。然而此处脱离的过程与成熟无关,而是在于背离过去并感知现在。通过“心”这一象征,记忆和存在的对比伴随孤独和被遗弃的情感得以展现。这种对立也体现了巴赫曼诗歌乌托邦性的基本特征。


秋天枝头掉落的树叶,从睁大的眼眸中落下的泪水,以及土地之神开裂的伤口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创伤,衬衫下压住伤口的拳头描绘了表象之下压抑着的巨大的痛苦。因此第二节中,“鬈发”和 “晒成棕色的额头”所营造的田园诗氛围实则具有欺骗性。本段中的“本地神”可能与古罗马神话中的“萨图尔”(Saturn)有关。萨图尔是古罗马神话中农业和土地的保护神,在维吉尔(Vergil)的作品中,萨图尔常常被描绘为一个仁慈、和平的神祇,他统治下的时代是一个人们生活安乐、丰收满仓的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



萨图尔


    第三节中的伊米托斯山在古希腊时代被称为“蜜蜂山”,因其盛产蜜蜂而闻名,是当地蜂蜜生产的重要地区。作者警告人们不要在“云的柔软的背”下变得软弱,不要期待一个充满蜂蜜的新的黄金时代。因为就像干旱中的一根秸秆对农民只是杯水车薪,即使是像在荷尔德林的诗《远足》(Die Wanderung)中繁盛的伊米托斯山,也不能在困难时期提供足够的蜂蜜。


同样,“伟大的民族”也与荷尔德林的《远足》有呼应之处:




Es seien vor alter Zeit


Die Eltern einst, das deutsche Geschlecht,


Still fortgezogen von Wellen der Donau,


Am Sommertage, da diese


Sich Schatten suchten, zusammen


Mit Kindern der Sonn


Am schwarzen Meere gekommen...


很久以前,


曾有过一群祖先,


德意志的后代,


默默地沿多瑙河的波涛


前行,到了夏日,


当这些人


与太阳的孩子一起


在黑海的岸边寻找遮荫时……




诗中描述了德意志民族(das deutsche Geschlecht)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和漂泊,沿着多瑙河的波涛静静地前行,直到他们在夏日与太阳的孩子一起寻找阴凉(Schatten)。此处与巴赫曼的诗中提到的“云的柔软的背”(zarte Rücken der Wolken)具有互文性关系。由于纳粹德国曾试图利用荷尔德林这种“歌颂祖国”的诗歌,在1953年,即战争刚刚结束后仅八年后的德国,巴赫曼诗歌中的这种联系是相当大胆的。就像荷尔德林诗中的“祖国”不应被误解为沙文主义一样,巴赫曼此处的“伟大部族”指的是希西奥德所说的“黄金一代”(chryseon genos),强调这种理想化状态的古老传统。通过引用该概念,巴赫曼在她的诗中表达了对人类黄金时代的向往,体现了其诗歌乌托邦性的特点。



海德格尔


受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本诗的最后一节充满了哲学意味,与她对“存在”、“时间”和“世界”本质的反思有很强的联系。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存在被理解为在时间中显现,而时间是存在的基础。同时,他强调个体经历的“在世”状态,以及如何通过个体的存在来揭示其周遭世界的本质。“心从时间中掉落”表达了对时间的超越。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不仅是历史性的连续,还是存在能够揭示自身的舞台。这里,诗中的心灵不受传统时间的束缚,而是进入了一种乌托邦式的“非时间”。在对“心”的隐喻层面的审视中,记忆的主题达到了另一种元层面(Metaebene)。通过这种元层面,巴赫曼呼吁抵抗将要到来的遗忘。以此,巴赫曼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哲学的反思,勾勒出了一幅关于人类心灵在时间与记忆之间挣扎的深刻图景。




朗诵者简介

柴卓君,海德堡大学2023级德语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兴趣为东西方儿童文学经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