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
Epicurean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De Rerum Natura of Lucretius
[意]詹姆斯•尼古拉斯 著
溥林 译
华夏出版社,2025年3月
(丛书: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古典学丛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詹姆斯•尼古拉斯对卢克莱修《物性论》做的一次“贴近阅读”。与认为“伊壁鸠鲁主义只是自然哲学”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存在一种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这个论断的全部证据和意义的澄清都只能来自于对卢克莱修全部教导的研究。
伊壁鸠鲁主义描绘了一种基本的哲学抉择,它不仅是一种物理学理论,而首先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导,指导人们如何尽可能获得最好的生活,而这种古代唯物主义被从事政治哲学的学者们相对忽略了。而在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中,要比在伊壁鸠鲁那里更能看清、认识到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全书分为“导言”“理论的诗性表达”“诗的结构以及前四卷的分析”“我们的世界及其中人的发展和处境——卷5和卷6”以及“结论:卢克莱修和现代性”五部分。
目 录
* 上下滑动查阅更多
内文试读
导言(节选)
▲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
伊壁鸠鲁主义是古希腊、罗马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学派。然而,伊壁鸠鲁本人卷帙浩繁的作品,只有四部短篇被完整地保存在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名哲言行录》的第10卷中。其余的,除了《梵蒂冈箴言集》(Sententiae Vaticanae)以外,就只有一些短小的残篇尚存。
伊壁鸠鲁学派现存最长、最全面的作品是由公元前一世纪上半叶罗马人卢克莱修以六步长短格写成的诗,名为《物性论》(De rerum natura),长达六卷。现在当我们试图来理解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时,着眼点就是卢克莱修。
在研究的开始,有必要处理一种可能的基本反对意见,这种反对意见可以表述为:不存在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与同时期以及后来的其他哲学教义相比,伊壁鸠鲁主义尤其是非政治的。
有几个理由让这种反对意见看来是可信的。一些人常常倾向于将伊壁鸠鲁主义看作由泰勒士(Thales)发端的希腊自然哲学(physiologia,对自然、自然科学的究理)传统的最后发展。伊壁鸠鲁主义的物理学在伊壁鸠鲁的著作和卢克莱修的诗歌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毫无疑问,它也与德谟克里特(Democrite)的原子论有着最根本的一致性,并从这种自然(物理)理论中精炼而出,而原子论的自然(物理)学与政治学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
此外,一个人如试图在伊壁鸠鲁的其他著作以及《物性论》中,寻求某种类似我们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发现的政治教导,那只能是徒劳枉然。在那里,什么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什么是在不同情形下最可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些都没有讨论。对存在于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政治体制以及政治活动的进程,《物性论》也没有给予详细的研究;同样不存在给予政治家实际建议的任何企图。
最后,伊壁鸠鲁主义的教导似乎完全敌视政治,怂恿人们逃避政治生活,例如:伊壁鸠鲁本人就说,我们必须将我们自己从公共事务和政治的囚笼中解放出来;卢克莱修则建议,平静地服从要好于对他人的统治。
然而,我们这部论文的主旨却是:存在着一种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就其自身和历史影响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这个论断的全部证据和意义的澄清都只能来自对卢克莱修全部教导的研究,这构成了本论文的主体。但是,在开始着手进行研究以前,还适合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根据进行剖析。
伊壁鸠鲁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原子论学说,正如一位当代评论者所指出的:
伊壁鸠鲁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学理论,它首先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导,指导人们如何尽可能地获得最好的生活,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必须拥有什么样的知识。伊壁鸠鲁认为,自然哲学(physiolgoia)并不意味着仅仅是自然哲学,它还可以让我们从恐惧中摆脱出来,去过一种可能的幸福生活;通过对自然哲学这样一种作用的表达,伊壁鸠鲁揭示了上述那些人类问题的至高重要性。换而言之,对伊壁鸠鲁而言,伦理学优先于物理学,最重要的是人的幸福。
在某种意义上,《物性论》具有一种政治品格,因为它整体上反对世俗的宗教信仰,而宗教的起源和存在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联。整部诗歌反对宗教的倾向是清楚的,这也受到了广泛的公认;从大量引文中略举两例,就足以证明这个论断。
卢克莱修将伊壁鸠鲁首先当作一位敢于反对压迫人类生活的宗教的人物。卢克莱修把他自己的成就概述为:教导那些极重要的东西,将思想从狭隘的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全面阐述构成了理解卢克莱修的政治哲学,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它们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从以下简要的思考中就可以看出。卢克莱修关于宗教最广泛的讨论出现在《物性论》第4卷的后半部分,紧接在他描述政治社会的形成之后。在篇幅上,对宗教的讨论比对任何其他方面的讨论都要长(第5卷,1161-1240)。
▲ 雅典卫城,利奥·冯·克伦泽 绘,1846年
神学问题是贯穿整部诗歌的核心问题。卢克莱修不仅仅抨击宗教,他也逐步深刻地分析了根植于人类灵魂中的宗教根源,以及它们如何随着人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变迁。这种分析导致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人类灵魂的本性是什么?通过绵延于时间中的有关世界的经验,人是如何发展宗教、政治生活、语言和艺术的?这些发展与人的本性、自然的欲求、真正的幸福,以及他在宇宙中的真正位置之间有何关联?试图回答这些相互关联的根本问题,构成了卢克莱修思想的核心。
作者简介
延伸阅读
● 访谈|熊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如何影响东西方哲学的“底色”?
● 六点•新书 | 卢克莱修《物性论》(李永毅拉中对照译注本)
关注我们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