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1月6日至8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大会以古典学为桥梁,广泛邀请了各国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化,在现代语境之下对文明传统加以研究和传承。大会闭幕的次日,澎湃新闻网推出7篇专栏文章,解读当前古典学界的研究动态和本次大会的相关论题,以飨读者。本期转载李天昀的《俄罗斯古典学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一文。
2024年11月7日,时值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07周年纪念日,第一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俄罗斯科学院学者彼得罗夫代表俄罗斯学者,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法杰伊·杰林斯基(1859-1944)及其关于古代的第三次“斯拉夫式”文艺复兴的概念》的主旨演讲。彼得罗夫的主旨演讲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中国学者搭建的国际学术平台上,彼得罗夫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古典学对当今世界的意义,证明了中俄学者深厚的友谊。
▲ 瓦列里·彼得罗夫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俄罗斯给中国人留下的往往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面孔:或是重感情、甘心奉献、崇尚美与艺术等等,或是战斗精神、不屈不挠、注重原则和纪律等等。但实际上在这一切背后,蕴含着的是俄罗斯民族对美好德性与良好政治秩序的追求,而这恰恰包含在俄罗斯学者对古典学问的追求中。了解俄罗斯学者数百年来对古典学的探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们今天对苏俄马克思主义,以及19-20世纪初俄罗斯哲学、文学与艺术的研究。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艺复兴是15-17世纪在意大利首先发生的。杰林斯基称之为古典文化的“罗马式”复兴。这一时期诞生了达·芬奇、拉斐尔以及米开朗基罗等伟大的艺术家,以及托马斯·莫尔、马基雅维利、库萨的尼古拉等影响深远的哲人。这是古典文化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其世界意义无可否认。杰林斯基认为,18-19世纪在德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文艺复兴,可以称之为古典文化的“日耳曼式”复兴。这一时期除了诞生了像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谢林这样众所周知的哲人之外,还诞生了像莱辛、歌德、席勒,以及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这样的天才作家和诗人。在杰林斯基看来,即使是其中被视作现代性思想巨擘的著作家,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深刻启发。杰林斯基认为,人类历史上古典文化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同样当之无愧。
杰林斯基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文艺复兴将在未来的俄罗斯发生,可以称之为“斯拉夫式”文艺复兴。19世纪俄罗斯已经诞生了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等伟大的文学家,索洛维约夫、罗赞诺夫等俄罗斯哲学家也开始在19世纪下半叶崭露头角。杰林斯基认为,在这一切背后离不开古典精神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熏陶。俄罗斯学者在古典学领域不断地深耕,其影响将不仅仅是俄罗斯古典学,而是整个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化。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著名的《普希金演讲》中提出了“普世回应性”的概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积极地回应世界文化发出的邀请。只有充分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俄罗斯文化。杰林斯基的文章积极回应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希金演讲》。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古代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最终为世界民族做出自身的贡献。
▲ 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开幕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