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致敬恩师 | 科•玛•勒尼汉【新西兰】:玄秘曲一号

图片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piano-5353974_1280.jpg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与大家分享新西兰作家科琳·玛丽亚·勒尼汉的《玄秘曲一号》,小说讲述一位教师波澜不惊、淡怀处世的生活片段。不管身边发生过多么惨烈的事,他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位教师并非无情之人,而是一个经历过生活悲喜的开悟者,仿佛带着怜爱在旁观这个世界。




玄秘曲一号

科琳·玛丽亚·勒尼汉作 李海译


大块大块的阳光倾泻进来,房间里的尘埃微粒像变形虫一样从一边飘到另一边。靠墙堆着一排排书、活页乐谱和黑胶唱片,就连榻榻米上也摆满了装有书、乐谱和唱片的木箱子,一摞又一摞,摇摇欲坠。壁龛处,黑漆神龛上方悬挂着两幅手工上色的照片。


由纪正在弹奏一支令人感官愉悦的、爵士风格的改编曲。这是她第二次试弹,所以即便指法笨拙,你也会对她很宽容,不会发脾气。终于,她找到了这首曲子的感觉。她像唱伤感恋歌的女歌手那样闭上双眼,热情激昂地唱起了副歌,那出奇沙哑的嗓音听上去哀婉动人。


你素来讨厌日本流行音乐,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岛美嘉这首曲子颇令人陶醉。从由纪十岁那年起,你就开始教她弹钢琴了,那时她们一家人刚搬到东京来。她母亲从京都带着绿茶礼品前来拜访,对你说:听闻您是涩谷区最好的钢琴老师,能否多多关照,收下由纪当您的学生?


冬天的太阳给由纪乌黑亮泽的波波头短发镶上了一圈亮边;她的双肩上下起伏着。一如既往,她穿着一身校服:白衬衫,时尚的方格短裙,宽松的白袜。她唱到了最后一句,歌词是英语的,似乎在恳求什么:


“请千万……请千万……”


音符在空中回荡。你鼓着掌,向她走去。


“太棒了,小由纪。”


她摇了摇头。


“哪里,哪里,滨崎老师。好多地方都弹错了。”


“就是这种情感。”


“我最要好的朋友在卡拉OK厅唱过这首歌。她和您住在同一栋楼。”


由纪把书包挎在肩上,鞠了个躬,就告辞了。她走出房门之际,你一眼瞥见她小鹿斑比般修长的双腿,来回摆动的臀部……这是一位含苞待放的少女。你感到突然被“萌”【原文是moe,根据日语词“萌”的发音拼写而来,在日语中“萌”可理解为“因某人的某些特征而萌生起燃烧般的共鸣感”】倒了。并非那种色欲的感觉。更是一种带有保护欲的惊奇感。


*


“超景”踊子号列车看起来和新干线相似,但窗户更宽,运行速度上也从容得多。你坐在车厢左侧,欣赏下面太平洋的景色,眺望着远处的伊豆大岛。你的冲浪板早已提前送至你在下田市常住的那家宾馆。你把包括靴子和兜帽在内的全套潜水装备塞进了帆布行李袋,只等着寒冷的台风涌浪从东北边滚滚而来。女乘务员推着手推车咔嗒咔嗒地从你身边经过。你要了一瓶麒麟啤酒,好就着在火车站提前买好的便当一起吃。生姜烧肉是你的最爱,你狼吞虎咽地嚼着多汁的猪肉片。坐在你前面的一家人聚在窗边。那位父亲把渔船指给年幼的女儿看。她用胖乎乎的小手在空中画着圆圈。你想起了娜塔莉,一度很爱你的那个女人,想象着要是她紧挨着你坐在这间头等车厢里,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你见过的最美丽的事物是什么?”


你早就清楚自己的答案:夏威夷岛上正在喷发的一座火山。而留着一头剪得很短的金发、脸型酷似爱心形状的娜塔莉,会思考一会儿,然后说道:“你。”


vinyl-5011446_1280.jpg
piano-4053241_1280.jpg




*


一辆出租车把你送到一家白色的木板房宾馆外面。宾馆有两栋并排的两层楼房,共四个单元。一块褪色的标牌上写着“蓝色海滩公寓”字样。宾馆老板阿部先生,一位上了年纪的冲浪爱好者,穿着破旧的扎染卡路驰洞洞鞋,走过来迎接你。他递给你一把钥匙,房间还是你常住的那间二楼客房,里面挂有一幅镶框的马特峰【马特峰,亦称马特洪峰,阿尔卑斯山脉中最著名的山峰之一,风景壮丽】风景画。你的冲浪板正在房门口等着你呢。你记起了那一幕:娜塔莉踢掉脚上的玛丽珍鞋,冲进房间,像小孩子那样在床上跳来跳去。你会上去和她一起折腾,直到两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头躺倒在枕头上。


你给自己调了一杯杰克丹尼加可乐鸡尾酒,在阳台上抽起烟来,直到天黑。


*


第二天,你一大早就起床了,正是娜塔莉过去常说的“黎明破晓”时刻。你以前和这个澳大利亚女孩谈恋爱,本指望能提高英语水平,但你的英语现在还是很差劲。你煮好咖啡,在阳台上喝了起来,目光扫视着涌动的海浪。在昏暗的光线中,沙滩、天空和海洋都呈现为条状纹理,宛如一幅很有颗粒感的黑白照片。


*


海滩上空寂无人。一年中,到了这个时节,海滩是关闭的。你的行为属于违规,但当地人不介意有几个像你这样哪怕是大冬天也要下海的铁杆冲浪爱好者。伊豆人就是这样的轻松自在。离开东京,摆脱人山人海以及集体责任的重压,真是一件让人舒心的事儿。你拎着冲浪板在海滩上一边漫步,一边做着深呼吸。天空呈骨白色,大海灰蒙蒙的。这种毫无掺杂的荒凉令你兴奋不已,你开始慢跑起来。冰冷海水的刺激让你保持着清醒。必须要不停地动,不然身体受不住寒冷,只能被迫回到岸上去。你跃上冲浪板,划水出海。


*


水流平缓。一段平静期。置身其中,你完全是孤身一人。几团雾气紧贴着身后曲折的滨岸,你突然有一种鬼气森森、鲨鱼来袭的感觉。你和海洋开始谈判:别把我淹死,不要打我。我不想要任何烦恼。黑的涌浪在远处出现了。你沿着海滩来回划水,想找个最佳位置,以便在这组连续的波浪滚滚涌来之际抓浪成功。


*


你缓缓地泡进冒着热气的温泉时,长舒了一口气。此刻,你是世上最幸运的人。瞅了一眼“文身者禁止入内”的标牌,你往身上搭了条毛巾,盖住小臂内侧一块极小的文身。有一次在泰国,你和娜塔莉喝得烂醉,分别把对方姓名的首字母文在自己身上。第二天,她大笑着说了句:“永远的薇诺娜!”【美国著名影星约翰尼·德普(1963—)和薇诺娜·赖德订婚后,曾在右臂文上“永远的薇诺娜”字样,以表达对她的爱意。】她让你有时也想当一个外国人。你无需想这想那的,然后才敢开口和她说话。你希望她此时就在你身边,泡在柏木浴盆里,露出白皙的脖子,闪着一双晶亮的绿眼睛。这双眼睛会随着气候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矿泉浴池那乳白色的白垩质或许会使这双眼睛变成浅灰绿色。她现在在哪儿?此刻在干什么?她曾经是你生命的中心,现在却成了一个无从了解的陌生人。你决定把娜塔莉从你的脑海里驱逐出去,一了百了。你在每一个平台上堵住了她和你的联络,把手机里你们俩亲密关系的一切痕迹都删除了。



*


接下来四天的日常流程是这样的:破晓起床,喝咖啡,抽烟,冲浪冲到牙齿冷得咯咯打颤,浸泡在有疗愈功用的温泉里,在按摩椅上睡觉,穿着和服浴衣和拖鞋蹑手蹑脚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重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在露天平台上喝杰克丹尼加可乐鸡尾酒直至午夜。


*


你坐上了回东京的火车,满心想着你最喜欢的拉面、当地居酒屋的冰啤酒,还有你的钢琴。你盼望着见到你的那些学生,询问他们假期过得怎么样。你在代官山站下了车。站外的一切都很美好。年轻时髦的情侣们漫步经过,看起来一副欣然自足的样子。他们群集在户外咖啡馆。你看到一只黑色法国斗牛犬被人放在童车里推来推去,不禁冲它笑了笑。它也对你笑了。你的公寓楼就在附近,只需一分钟的路程。你顺路走进一家罗森便利店,买了份鸡蛋三明治和一听热日东红茶。一张手写便条贴在你家的门上:



滨崎先生


请联系涩谷区警察局


电话:03-3498-0110


啊?你把便条又看了一遍。心开始怦怦跳。你抓起便条,打开门锁,把包扔在玄关处。家里进贼了?窗户都完好无损呀。你仔细搜寻外人闯入的迹象,但家中成堆成摞的那些东西看上去没人动过。你拨打了便条上留的电话号码,一个女人让你和藤山警探通话。


“一月一日,在您居住的代官山皇家公寓,一位住在四楼的外国人从她家的阳台上跳楼了,坠落在您的后院。当时您不在家,警方和救护人员不得已进了您的家。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啊!真的吗?这家人都还好吗?”


“她死了。是个中学生。真是太令人遗憾了。”


你挂了电话。点烟的时候,双手发抖。你凝视着祖母的相片,想从她安详的面容里获得一点安慰。你走进后院,看到木栅栏被撞歪了。一只乌鸦停在上头,羽毛黑得有点发蓝。当你查看留在混凝土地砖上的血渍时,乌鸦也在盯着看。你抬头看了看女孩跳楼的那个阳台。比你预料的要高。


你用祖父传下来的银色芝宝打火机点燃了几支香。白色的浓烟缭绕升起,散发着沉香和安息香的气味,融入一月清冷的空气里。双手合十,鞠躬。你想起了这个死去的女孩和她的父母。你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们的父母。你想起了童年时养的宠物“麻”。你想起了你的钢琴老师鹿野先生。你想起了你的学生小由纪。你想起了娜塔莉。


焚香的烟气附在你的衣服上,跟着你进了房间。你在成堆的活页乐谱里搜寻着,找到萨蒂【这里指的是法国作曲家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萨蒂(1866—1925),他被法国音乐六人团尊为先驱,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玄秘曲三首》和《三首萨拉班德》,交响戏剧《苏格拉底》,舞剧《游行》《炫技表演》等】的一支曲子后,在钢琴边坐了下来。萨蒂的记谱法很不寻常,它指示你要弹得“单调、带有白色的意境”“非常闪亮”“遥远”。你开始弹了起来,旋律从房间里溜了出去,飘到院子里,伴着飘升的阵阵烟气回旋了一会儿,再一直往上飘啊飘,飘到了九霄云外。


END





作者简介

科琳·玛丽亚·勒尼汉(Colleen Maria Lenihan,1974—),新西兰小说家、编剧、摄影师,担任过多家机构或大学的驻留作家。勒尼汉曾旅居东京长达15年,后在纽约住了一年,2016年起定居奥克兰。勒尼汉在短篇小说写作方面很有成就,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女孩》(Kōhine)。《玄秘曲一号》(Gnossienne No.1)选自Huia Publishers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短篇集《女孩》。

原载于《世界文学》2025年第3期,责任编辑:杨卫东。



图片

2025年第4期图片上.jpg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2025年第4期图片下.jpg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图片
图片

 扫码关注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图片

编辑:楚梦


配图:楚梦

版式:楚梦


终审:琳琳




征订微:ssap6565


投稿及联系邮箱:sjwxtg@126.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