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目录

作品及作家研究


梭罗的“生活实验”与政治思想


陈雷/5


《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的边疆书写——以特纳边疆学说为参照


孙睿/28


德布林早期作品中的心身医学话语与一元论自然哲学——以《舞者与躯体》为例


毛亚斌/50


明信片中的世界:论克洛德·西蒙《历史》中的艺格敷词


葛茜/65


区域研究


从英国名媛到“爱尔兰共和传奇”:罗丝·达格代尔的皈依者狂热


李元/78


南方的耶胡——西姆斯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自我审视与自我辩护


梅笑寒/104


文艺理论研究


作为元问题的“主体性”:日本二战后初期文学论争的理论内涵


信誉/130


域外近著评论


真实与想象的卡尔维诺图书馆——评《卡尔维诺的理念:批评释读与实地研究》


周琳玥/145


内容提要

梭罗的“生活实验”与政治思想


陈雷


内容提要 梭罗于1845至1847年间在瓦尔登湖畔实践了一种几乎完全独立的隐居生活,他称之为一次“生活实验”。这场生活实验的实质是探索个体从政治体独立出来的可能性。梭罗之所以会对这样一种完全不可行的“独立”感兴趣,是因为美国的奴隶制和对外侵略战争迫使他思考在一种高度控制性的民主体制下个人如何坚守良知的问题。这一思考催生了梭罗最重要的两部作品《瓦尔登湖》和《论公民的不服从》,后者直接讨论政治问题,前者则看似只表述了一种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学,但这种人生哲学却仍然与美国现实政治紧密关联。


关键词 梭罗 民主 生活实验 《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





《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的边疆书写——以特纳边疆学说为参照

孙睿


内容提要 薇拉·凯瑟的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创作于特纳边疆学说影响力鼎盛的年代,曾长期被解读为对逝去的拓荒时代的挽歌,是特纳历史学说的文学对应物。然而凯瑟实际上在小说中纳入了对美国边疆问题更深层的思考,与特纳学说形成了某种对话。小说呈现了一个典型的特纳式拓荒英雄形象,构建出一则铁路时代的边疆神话,但在对人物视角与全知视角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人物的对照性塑造中质疑了英雄、浪漫的拓荒叙事以及特纳的边疆民主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救赎想象。


关键词 薇拉·凯瑟 《一个迷途的女人》特纳 边疆学说 边疆神话






德布林早期作品中的心身医学话语与一元论自然哲学——以《舞者与躯体》为例


毛亚斌

内容提要 德国作家德布林早期作品中有大量心身疾病叙事,心身疾病的关键特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不同人物身上。这与德布林自身的精神病学专业背景有关。本文以小说《舞者与躯体》为例,结合精神分析理论,阐述作品中的疾病叙事如何体现心身医学话语,由此揭示德布林对心身二元论的反思和关于人的整体性思考,而这一思想为他后来发展出的一元论自然哲学做了准备。


关键词 德布林 《舞者与躯体》心身医学 自然哲学






明信片中的世界:论克洛德·西蒙《历史》中的艺格敷词


葛茜


内容提要 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在小说《历史》中以明信片为叙事参照,深入探索记忆、想象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联。明信片作为叙述者的“刺激物”,唤起了他对家族历史和宏观历史的回溯;同时,明信片也承载着叙述者情感的“刺点”,触发了他对母亲的怀念哀悼。通过对图像的生动再现,西蒙将对明信片的描写转化为一种艺格敷词,赋予历史档案以象征性和诗学价值,从而重构了个人、家族与世界的历史,让读者得以在文字与图像的交织中,深入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情感张力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意蕴。


关键词 克洛德·西蒙 《历史》明信片 艺格敷词 历史书写





从英国名媛到“爱尔兰共和传奇”:罗丝·达格代尔的皈依者狂热


李元


内容提要 罗丝·达格代尔出身于英国上流社会家庭,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她便投身于爱尔兰共和运动,直至生命终结。本文通过对照析读罗丝的两部传记,探讨她的一生对60年代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左翼政治、爱尔兰共和运动发展变迁的折射。一方面,罗丝如历史学家R.F.福斯特眼中的英国“边缘人”一样,有典型的皈依者狂热,她为爱尔兰共和事业所做的种种极端行为体现出非理性的残酷;另一方面,她摈弃优裕生活,坚持革命信仰,对认同的群体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慷慨和善良。无论她是否称得上“爱尔兰共和传奇”,她的一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供我们重新认知北爱尔兰错综复杂的历史时刻,思考它的未来。


关键词 罗丝·达格代尔 传记 皈依者狂热 临时爱尔兰共和军 爱尔兰共和运动





南方的耶胡——西姆斯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自我审视与自我辩护


梅笑寒


内容提要 在美国内战前的南方作家中,威廉·吉尔莫·西姆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南方阶段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原型创作了前后相继的五部革命题材的小说,重构了一幅以“南方耶胡”为中心的历史画卷。本文考察了耶胡在美国建国早期历史语境中的意义,讨论了西姆斯在小说中对南方耶胡的塑造,从而发掘了耶胡这一西姆斯小说中十分重要却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政治隐喻。西姆斯用耶胡形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南方人,这个比喻内含他对南方激进主义的自我审视:既承认南方人性格中的缺点,也试图为其辩护,并最终将独立战争的胜利解释为南方耶胡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威廉·吉尔莫·西姆斯 耶胡 革命历史小说 内战前美国南方文学 美国独立战争





作为元问题的“主体性”:日本二战后初期文学论争的理论内涵


信誉


内容提要 二战结束后,日本新日本文学会与《近代文学》之间围绕“主体性”问题爆发了激烈论争。文学史家倾向于关注论争中对“文学主体”的讨论,并在研究中形成了以主体性为元问题的研究视角。实际上,作为元问题的主体性概念不仅涉及文学实践,也包括对战后初期个体存在及社会责任的分析和判断。在论争中,这一概念大致呈现出三重内涵,即关于“人的主体”的论断、关于“文学主体”的确证以及关于“作家主体”的讨论。虽然《近代文学》同人对主体性概念的阐发为日本文学在战后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战后派一度成为战后文学的主流,但由于其论证存在诸多理论缺陷,这种观点不仅在现实层面导致战争责任的模糊化,也对后来的日本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近代文学》文学主体性 “主体性”论争





真实与想象的卡尔维诺图书馆——评《卡尔维诺的理念:批评释读与实地研究》


周琳玥


内容提要 劳拉·迪·尼可拉是首位研究卡尔维诺私人图书馆的学者,其专著《卡尔维诺的理念:批评释读与实地研究》是对卡尔维诺生前最后住所战神广场公寓内的书架和藏书进行的一次开创性考察。卡尔维诺的文学理念来自生活、记忆以及对一生中广泛接触和偶然邂逅的海量书籍的研读,简言之,来自作家真实与想象的“图书馆”。通过把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中阅读者的自传形象、非虚构作品中指涉的书籍目录与他的私人图书馆中书籍摆放、排列方式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尼可拉呈现了卡尔维诺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揭示了其自我表达的隐秘地带。


关键词 伊塔洛·卡尔维诺 图书馆 自传 《美国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