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及提要




点击封面 订阅期刊







目  录



作品及作家研究




加缪小说主人公的动机问题


——以《堕落》中的对话性与反讽为中心


钱 翰 / 5


论马克·吐温《来到印第安人中的哈克·费恩与汤姆·索亚》夭折之谜


孙胜忠 / 19


“离开文学的尝试”:论罗扎诺夫“思想的印象主义”写作


王 慧 / 33


《永恒的终结》与阿西莫夫的历史观


黄嘉宁 / 44


《比零还少》的“空白性”:兼谈同名改编电影


刘 晗 / 59


卡里尔·丘吉尔《我是哪一个》中的人类自识问题


黄晓露 / 73


边缘反抗与身体叙事:《生的代价》中的残护书写


张 敏 / 86




动态研究




19世纪俄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与学科起源初探


袁 浩 / 95


当代俄罗斯摇滚诗歌与东方哲学


——以格列宾希科夫作品为例


张宜先 / 111




文化研究




“让拳击成为英国民众的骄傲”:18、19世纪之交英国报刊中的拳击赛事书写


陈智颖 / 127




域外近著评论




作为替代方案的“后批判”


——评芮塔·菲尔斯基的《批判的限度》


罗伊丽 / 144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注释体例 / 157 






内容提要





加缪小说主人公的动机问题


——以《堕落》中的对话性与反讽为中心


钱 翰




内容提要 从《局外人》开始,加缪小说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就始终晦暗不明。在作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堕落》中,主人公克拉芒斯无法以符合自己道德观的行动来解决内心的矛盾,于是以普遍的审判来回避对自己的审判和自我忏悔,并陷入审判者—忏悔者的心理镜像结构中。小说中多声部的对话性形成的反讽,消解了意义,主人公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无法行动。这是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悲剧。只有通过精神上“纵身一跃”,依凭对人之存在的肯定,我们才能够设想:西绪福斯是幸福的。


关键词 加缪 《堕落》 对话性 反讽 行为动机






论马克·吐温《来到印第安人中的哈克·费恩与汤姆·索亚》夭折之谜


孙胜忠




内容提要 马克·吐温于1884年夏完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接着就兴致勃勃地开始创作其续篇《来到印第安人中的哈克·费恩与汤姆·索亚》,但在写到第九章时,却突然“莫名地”戛然而止。吐温为什么没有完成这部续作,学界众说纷纭。本文围绕小说中那把“藏进衬里的匕首”,从吐温创作的技术层面和小说的生产语境两方面入手,尤其关注当时政治、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变化和吐温对印第安人立场的改变,探究这部小说夭折的深层原因。透过吐温的印第安人书写,可窥见他对印第安人复杂而微妙的态度转变:从鄙视真实的印第安人到反对“书中的印第安人”,再到为他们辩护,而这部未竟之作正处于他从反印第安人到为他们发声的转折点。吐温放弃创作或许是他遇到了技术难题,但究其根本是他对反印第安人立场的回避。


关键词 马克·吐温 《来到印第安人中的哈克·费恩与汤姆·索亚》 终止创作之谜 印第安人立场






“离开文学的尝试”:论罗扎诺夫“思想的印象主义”写作


王 慧




内容提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国精神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文学印象主义发展的高峰期。彼时的印象主义美学在瓦西里·罗扎诺夫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而独特的呈现。在宗教神秘主义认识论的引导下,在重直觉、重个性、反理性、反实证主义的哲学世界观的影响下,罗扎诺夫突破了传统形式,发明了“印象式思想录”这种新体裁。他借助写作的手稿性、碎片化,表达的悖论性、抒情性和哲理性等艺术手法,呈现了“思想的印象主义”这一独特的印象主义美学现象。作家新颖的创作实践完成了文学形式的革新,拓宽了文学印象主义的边界,同时也实现了文学和哲学写作的融合。


关键词 瓦西里·罗扎诺夫 思想的印象主义 印象式思想录 灵魂






《永恒的终结》与阿西莫夫的历史观


黄嘉宁




内容提要 在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中,未来的人类掌握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永恒时空,并通过派遣主人公哈伦等时空技师穿梭时空改写历史,以确保人类迈向最大化福祉的历史进程。而7万世纪之后的隐藏世纪居民为改变人类因永恒时空干预而将在15万世纪之后灭绝的命运,派出了时空特工诺伊回到过去。在诺伊的影响下,哈伦与她一起终结了永恒时空。《永恒的终结》蕴含了阿西莫夫结合人类数千年历史,对“上帝已死”后人类命运、历史如何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如何影响人类的深刻思考,可以被视为《基地》系列对历史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探讨的延续。尽管小说暗含着对阿西莫夫身处的冷战背景的政治影射,但作家并未就此将两种历史观及相应实践设为二元对立,也并未做出非此即彼式的选择。


关键词 阿西莫夫 《永恒的终结》 历史观 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比零还少》的“空白性”:兼谈同名改编电影


刘 晗




内容提要 当代美国小说家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比零还少》被学界评价为一部有着显著“空白性”的小说。本文试图从语言、叙事、人物塑造、出版审查和道德几个维度梳理《比零还少》的“空白性”,同时审视该作同名改编电影对“空白性”的“消毒”,剖析这种改编策略背后迥异于原著的美学趣味,以探讨“空白性”对于小说家埃利斯及其小说艺术的意义。本文认为,埃利斯对“空白性”的坚持一方面是为了宣泄个人情感,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疗愈,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卫其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和多层次的艺术性。


关键词 埃利斯 《比零还少》 《皇家卧室》 “空白性” 空白小说






卡里尔·丘吉尔《我是哪一个》中的人类自识问题


黄晓露




内容提要 卡里尔·丘吉尔的剧作《我是哪一个》作为对英国克隆技术合法化政策的迅速应答,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剧中,父亲萨尔特尝试用克隆技术制造新的后代以替换亲生儿子,然而因技术失误导致多个克隆体意外出现,从而引发了后代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各自的自识困境。本文认为,通过系统地放大和呈现克隆家庭内部不同角色对自我的探寻、建构与表征,剧作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体验人类自识困境的多维平台,进而激发观众思考如何在愈加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认知自我,凸显了戏剧艺术在探讨和理解复杂人类议题时所具有的独特效能。


关键词 人类自识 克隆技术 卡里尔·丘吉尔 《我是哪一个》






边缘反抗与身体叙事:《生的代价》中的残护书写


张敏




内容提要 在《生的代价》中,波兰裔美国剧作家玛蒂娜·马朱克聚焦残障人士及其护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对边缘群体如何在打压和疏离之下开辟出特定的抵抗空间展开了文学思考。本文从身体与身份的研究出发,探讨剧作展现的这些痛苦的、丧失尊严的身体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偏见及其运作逻辑,剖析它们所蕴涵的反抗性能量。本文认为,剧场中所呈现的抗争为传递底层诉求、帮助残护群体重获社会话语权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玛蒂娜·马朱克 《生的代价》 边缘群体 身体叙事 残护书写






19世纪俄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与学科起源初探


袁 浩




内容提要 “世界文学”观念对19世纪俄国的文学文化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试图以一手史料为依据,在俄国的历史文化和高校学科发展语境中考察19世纪早期舍维廖夫翻译“世界文学”观念并对其进行俄罗斯化改造的始末,追踪19世纪60至80年代世界文学的学科化历程和文学史书写实践,以还原“世界文学”观念的表现形式和对应学科的发展状况。研究这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观照俄罗斯民族意识和现代文学学科的形成过程,在二者的互动中理解19世纪俄国的自我塑造与世界想象。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学科史 舍维廖夫 总体文学史






当代俄罗斯摇滚诗歌与东方哲学


——以格列宾希科夫作品为例


张宜先




内容提要 俄罗斯摇滚诗歌是复杂而多元的文化和文学产物,其中不乏从东方哲学中撷取的成分。摇滚诗人格列宾希科夫对以佛禅和道学为代表的东方哲学颇多借鉴和吸纳,后者构成其思想体系的重要一环。白银时代的文学传统、欧美流行文化掀起的佛禅潮流、诗人对俄罗斯社会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客观审视及其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观念,都促成了格列宾希科夫对东方哲学的承袭,其作品的互文性特征、意象体系建构和折中主义诗学,诗人对传统二元对立的反叛,对生命自由和自然本真的追求,都与诗人对东方哲学的研究有着紧密关联。


关键词 俄罗斯摇滚诗歌 格列宾希科夫 佛禅 道学 多元






“让拳击成为英国民众的骄傲”:18、19世纪之交英国报刊中的拳击赛事书写


陈智颖




内容提要 在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社会,拳击赛事的全国流行与报刊业的迅速发展互为助力,促使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身兼拳击爱好者与相关报刊忠实读者的双重身份,拳击赛事报道亦随之成为大多数英国民众获悉拳击圈最新动态的主要渠道。这些赛事报道在形塑读者阅读感受的同时,为拳击运动建构出一套完整的书写体系,其后暗藏的不仅是各大报刊体育版块对这一时期英国社会政治状况的回应,亦是相关撰稿人以此为切入点,对英国国民身份的内涵与外延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 英国报刊 拳击赛事 阶级融合 国民身份 拿破仑战争






作为替代方案的“后批判”


 ——评芮塔·菲尔斯基的《批判的限度》


罗伊丽




内容提要 在“大理论”渐次退潮的时代趋势下,美国文学理论家芮塔·菲尔斯基直面文学研究的衰落危机,在以《批判的限度》为主的著述中,她洞见到了怀疑先行的批判思维在操演“祛魅”的同时也将批判自身奉上了神坛。为改变文学批评中的批判惯性,菲尔斯基提出以“后批判”替代“批判”,借鉴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来重新想象文学批评的未来进路。但被行动者网络理论概念化的后批判同样有其自身的限度。


关键词 芮塔·菲尔斯基 《批判的限度》 后批判 批判 行动者网络理论





相关链接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来稿须知(2023年)





往期回顾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4年第1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4年第2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4年第3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4年第4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