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无边界的征用与有深度的开采

——新世纪以来国际“巴赫金学”新状态
作者:周启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05期
摘 要:对新世纪以来国际“巴赫金学”重要成果的跟踪与检阅,我们看到,巴赫金理论作为"学术时尚"其风光已然不再,巴赫金理论的跨文化辐射已进入其“理论旅行”的常态。这种常态,体现为“巴赫金学”在学术交流上一如既往。国际巴赫金学术年会以其已自成传统的节奏,定期举行。由这一盛会所引领的巴赫金理论的跨文化之旅,在不断拓展其在时空上与学科上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这种常态也体现为“巴赫金学”在文本建设上不断拓展。新世纪以来,以俄罗斯科学院为主流的巴赫金研究集群,对巴赫金的理论遗产的精细注疏,深度开采,成果丰硕;巴赫金著作之多个语种的译文以单行本、文集甚至全集的形式不断面世;“巴赫金学”在文献整理上已进入收获季节。随着巴赫金研究这门话语生产的不断发展,国际学界从不同维度对"巴赫金学"成果的梳理。我们至少可以从三条路径来看“巴赫金学”在新世纪这15年来的新进展:其一,从近6届“国际巴赫金学术年会”的研讨来看新世纪以来国际学界对巴赫金理论的解读与征用;其二,从俄文版6卷本《巴赫金文集》的编纂来看新世纪以来国际学界对巴赫金文本的开采与注疏;其三、从这个时段里已经面世的4种《巴赫金研究》(文选)的编选来看新世纪以来国际学界对"巴赫金学"成果的梳理与集成。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