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下午14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室暨“文明交汇进程中的东方文学研究”项目组,邀请到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基男副研究员,做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影响”的学术讲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多位学者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东方文学研究室钟志清研究员主持。讲座正式开始前,她向听众阐述了举办此次讲座的初衷,既为响应“2025年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的号召,也是基于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现实,探讨科技助力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新方法,随后简要介绍了主讲人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并对即将到来的讲座表示期待与欢迎。
主讲人孙基男(摄影/赵子深)
主讲人孙基男老师对东方室和项目组的邀请表示了感谢。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孙老师先从国家政策切入,向听众介绍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意义,并简要回应了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隐忧。在此基础上,孙老师又从技术层面,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向听众科普了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定义、能力来源、运用场景、训练流程、评估测试等关键问题。此外,孙老师还以虚假视频为例,向听众展现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和法律风险。在讲座的最后环节,孙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论文写作的方法,并比较了当前国内外主要大模型的特点与利弊,鼓励参会人员正确高效地运用人工智能。
讲座现场(摄影/何欣怡)
在交流问答环节,在场听众就人工智能在文献抓取、道德风险、知识产权壁垒和国别差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孙老师提问,孙老师逐一回复、认真解答。整场讲座持续了3个小时,孙老师深入浅出地为听众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影响,还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与潜在挑战作出了前瞻性的研判。在场听众踊跃发问、交流深入,讲座气氛热烈。本次讲座不仅为与会者厘清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和发展脉络,还有效拓展了听众的认知边界,为今后的学术探索工作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助益。
撰稿人:肖逸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