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与南亚文学研究室
  梵文与南亚文学研究室成立于2023年,却有一个漫长的“前身”。1953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学专门机构“文学研究所”,下设的“东方文学组”成立于1959年,季羡林先生担任第一任组长,成员有石素珍、黄宝生、倪培耕、周志宽等。不久“文学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1964年,包括“东方文学组”在内,“文学研究所”的四个外文组以及中国作协的《世界文学》编辑部共同组成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组”遂更名为“东方文学研究室”。1965年,黄宝生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入职东方文学研究室,开创了外国文学研究所梵文研究的先河。1977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早的所级研究机构之一,东方文学研究室的建制不变。1980年代,东方文学研究室分为两个研究室,一是“北亚和东南亚文学研究室”,一是“南亚和西亚非洲文学研究室”,后者的研究范围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和非洲诸国的文学,研究人员有黄宝生、倪培耕、周志宽、元文琪、郅溥浩、李琛、伊宏、程静芬等,相继由黄宝生和郅溥浩担任研究室主任。随着老一辈研究人员的退休和一些中青年研究人员的调离,这两个研究室重新合并为“东方文学研究室”。2020年,外国文学研究所进行学科调整和内设机构调整,将东方文学研究室分为东方文学研究一室和二室。
  2023年12月,外国文学研究所再一次进行内设机构调整,东方文学研究一室更名为东方文学研究室,东方文学研究二室更名为梵文与南亚文学研究室。目前,梵文与南亚文学研究室的成员包括常蕾、党素萍、黄怡婷、于怀瑾、张远,致力于梵语巴利语经典、南亚文学及中印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倪培耕、周志宽、王家瑛、贺喜和郑国栋曾是外文所印度文学研究的学者。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梵文研究中心,黄宝生先生任中心主任,郑国栋任秘书长,2015年起由常蕾担任中心秘书长。2024年5月,梵文研究中心的主管单位由院科研局变更为外国文学研究所。
  为培养梵语与巴利语人才,2007年夏至2009年夏,黄宝生先生开设梵文班;2010年9月至2014年初,梵文研究中心组织为期三年半的梵语与巴利语研读班,黄宝生、郭良鋆、葛维钧授课,同时带领梵文团队撰写《梵语入门》《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罗怙世系》《巴利语读本》、翻译《实用巴利语语法》等一系列梵语和巴利语教材,有力地推动了梵文学科的体系建设。黄宝生先生主持出版的《摩诃婆罗多》《梵汉对勘佛经丛书》和《梵语文学译丛》及《梵语诗学论著汇编》《梵汉诗学比较》等系列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知名专家
  黄宝生(1942年7月——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印度学和佛教学专家,1942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0-1965年于北京大学亲炙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学习梵语、巴利语,1965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历任南亚西亚非洲文学研究室主任、《世界文学》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会员等职。
  黄宝生先生致力于印度学和佛教学,出版专著及译著四十余部,涉及印度文学、诗学、哲学和宗教经典等,主持翻译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将《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等印度重要哲学经典转梵为汉,翻译《印度哲学》(合译)《印度佛教史》以呈现印度本土研究者的视角;据梵、巴语翻译《十王子传》等21部印度经典文学作品;《梵语诗学论著汇编》收录翻译梵语诗学经典著作,为印度文艺理论研究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黄宝生先生撰写《印度古代文学》《印度古典诗学》《梵汉诗学比较》,印度古典文学和诗学研究成就斐然;《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罗怙世系》《巴利语读本》及翻译《实用巴利语语法》等梵巴语系列教材填补国内空白;《梵汉对勘楞伽经》《梵汉对勘入菩提行论》《梵汉对勘维摩诘经》《梵汉对勘妙法莲华经》《巴汉对勘法句经》等16部著作是佛教思想史、佛经翻译史和佛经汉语研究的奠基性工作。
  因在印度学和佛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黄宝生先生曾获首届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2012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印度总统奖和莲花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中国学者;2019年获得第22届师利旃陀罗塞迦罗因陀罗•娑罗私婆底国民杰出成就国际学者奖。
  现有成员
  常蕾
  北京大学哲学系印度哲学佛教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梵语巴利语专业获印度文学博士,先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东方文学研究室、梵文与南亚文学研究室,研究领域为以梵文巴利文为基础的印度学佛教学研究以及中印文化交流。2015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秘书长,协助推进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梵文学科项目负责人。
  参与撰写、编辑《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承担《梵汉对勘入楞伽经》《梵汉对勘维摩诘所说经》《梵汉对勘无量寿经》《梵汉对勘妙法莲华经》《梵汉对勘入法界品》《巴汉对勘法句经》等特约编辑工作。译著《中国历史中的佛教》等,发表《无量寿经经名探微》、《尼泊尔藏梵文贝叶<十地经•欢喜地>转写》等论文。
  党素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原东语系)印度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博士论文为《马鸣<美难陀传>研究与翻译》。能够运用英语、梵语、巴利语。研究方向为印度梵语文学与佛教文献。
  参与系列梵巴教材的编辑工作。代表作品有《略谈<八千颂般若经>历代汉译本的特点》(《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马鸣的<美难陀传>》(《东方论坛》,2011年第1期)、《<泰帝利耶奥义书> “五藏说”义解》(《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6期)、《印度古代文学中明君形象塑造探源》(《西藏贝叶经研究》2022年)等。译作有《美难陀传》第十七章、第十章。
  黄怡婷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东方文学室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现当代英语文学,2018-2019年获国家留基委资助赴英国伦敦亚非学院访学,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新世纪东方区域文学年谱整理与研究2000-2020”和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东方遭遇:资本驱动与异文化互动”、“‘一带一路’格局下东西方文学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和学术文章十余篇,近期代表作品有《论当代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化建设 ———兼谈民族文学文论的古今通变问题》(《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6期)、《移民、跨界及英国后殖民研究:艾略克•博埃默访谈录(英文)》(《外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对印度古典文论运用于当代后殖民文学批评中的思考——读<当代印度英语小说中的表演和述行性>一书》(《外国文学》2018年第3期)、《游移:基兰•德赛笔下的印度人》(《国外文学》2016年第4期)、《新亚种蛾:罗伊对印度现代性的探索》(《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等。此外,在学习和工作期间曾修习梵语多年,并受邀担任《梵语入门》(郭良鋆、葛维均著,中西书局2016年)特约编辑。
  于怀瑾
  于怀瑾,女,汉族,1982年生于江苏徐州。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印度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涉及印度古典文学和文论、中印文化交流等领域。曾赴印度德里大学梵文系交流访学一年(2009—2010),广泛了解印度社会、深入学习梵文经典。回国后继续从事梵文巴利文相关研究,翻译出版梵语文学经典《鸠摩罗出世》(中西书局,2023),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代表作有:《“点石成金”典故源流考——中印古代文化融合的例证》(《北京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论迦梨陀娑抒情诗的女性特质建构》(《国外文学》2017年第4期)、《楚王刘英与中国早期佛教》(《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5期)、《中印古代宫廷诗人的对唱——迦梨陀娑抒情诗与南朝宫体诗的跨文化比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护法韦驮探源——印度战神“塞建陀”的中国化历程》(《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6期)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迦梨陀娑评传”(项目编号19VJX103)。
  张远
  张远,出生北京,祖籍湖北,2013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梵文研究中心工作。北京大学英语系学士(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系硕士(2009),北京大学南亚系博士(2013),哈佛大学南亚系联合培养博士生、访问学人(2011—2012,2015)。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宝生研究员、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哈佛大学Michael Witzel教授。工作语种主要为梵语、巴利语、英语、法语。研究兴趣为印度古典文学、梵语出土文献、中印交流史。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梵语戏剧家跋娑作品研究》(2018—2023,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子项目《戒日王戏剧翻译与研究》(2014—202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草书写本识粹》子项目《法句经疏》(2018—2021),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草书写本内容与构形的初步研究》(2021—    )。
  出版专著《法藏敦煌遗书P.2325号〈法句经疏〉校释研究》(中国台湾花木兰2022)、《敦煌草书写本识粹•法句经疏》(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获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颁发的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一等奖)、《戒日王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译著《梵语文学译丛•妙容传 璎珞传》(中西书局2022)等。在《世界宗教研究》、《南亚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The Delhi University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 the Social Scienc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担任黄宝生研究员译《实用巴利语语法》(中西书局2014)特邀编辑。与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合作整理出版郑国栋副研究员著《光明一寸心——郑国栋文集》(中西书局2024)。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郭良鋆研究员合编《如是我闻——黄宝生先生梵学谈话录》(中西书局,即将出版)。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印度文学研究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副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