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作者: 来源:
  由外文所和文学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于2000年9月11日宣告成立。
   
  会长周发祥、郭宏安,副会长史忠义、孙歌、叶舒宪。成员均为文学所比较文学室和外文所理论室的研究人员。中心聘请了五位学术指导:杨义、黄宝生、乐黛云、钱中文、饶芃子。还聘请了40位学术顾问:严绍璗、谢天振、孙景尧、刘象愚、谭国根(香港大学英文系)叶少娴(香港)、陈鹏翔(台湾)、蒂莫西·韦斯(澳大利亚)、莫宜佳(德国)、戴卫·帕克(香港大学)、李福清(俄国)、川本皓嗣(日本)、中西進(日本)、門田真知子(日本)、王润华(新加坡)、王靖宇(美)、兰乔蒂(意大利)、郑在书(韩)、康达维(美)、孙康宜(美)、余宝琳(美)等。
   
  在装饰一新的1149会议室里二十几位中心成员与前来祝贺中心成立的中外嘉宾欢聚一堂。前来祝贺的中外嘉宾有:北京比较文学协会主席郭栖庆、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协会主席严绍璗、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谢天振、山东比较文学教学会会长刘献彪,德国柏林大学的莫宜佳教授(《围城》的德译文的译者),香港大学教授蒂莫西·韦斯和戴卫·帕克,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鹏翔夫妇、香港大学英文系教授谭国根和叶少娴等,三十余人。
   
  郭宏安会长宣布大会开始以后,杨义所长和黄宝生所长分别代表两个主办单位发言。
   
  杨义所长说,“从这个学科的创立到现在,也就一个多世纪。这个学科是外来的。我们中国过去讲‘比较’两个字,是差距,要你做什么事,他限期要你做,要超期的话,是要打板子的,这个叫‘比较’。我们现在说的‘比较’,还是从字的本义来开始的。《说文解字》中讲:“二‘人’为‘从’,反‘从’为‘比’。”‘从’是你跟着我,我跟着你。比呢,是反过来,肩并肩,比肩而行。所以说是不同的文学,不同国别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语言的,甚至是不同学科的文学和文化的比较。这就要求我们的学者、专家成为一个通才之学。
   
  “我希望,我们中心的成员要作出自己的特色来。现在讲建立‘中国学派’,在总体文学中建立我们中国比较文学的自身的独特的思维体系和理论体系。我想,我们的学者是可以为此而努力的。”
   
  黄宝生所长说,“从新时期开始,文学研究方法多样化,比较文学是最早的热门。文学年会上首次倡议成立比较文学协会。此后,出现了文学研究方法论热,此起彼伏,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演习了一遍。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见新不新,见怪不怪。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各种新理论、新方法大多是昙花一现。当然,善于消化吸收者,化为自己的血肉。倒是比较文学稳扎稳打,稳步前进,显示出它的强劲的生命力。比较文学为何有这样的生命力?第一,在经济全球化驱使下,各民族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比较文学研究顺应了这种社会背景和理论需要。第二,我们也有比较文学的传统,‘五四’以来许多文学家和文学研究家都有学贯中西的品格。尤其出现了钱钟书这样的学术大师。新时期比较文学并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而是有所继承。第三,我国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学资源,这是从事比较文学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国坚持改革开放,也能方便的获取外国学术资源。从方法上说,比较文学的比较实在,不怎么玄虚。读比较文学论文,比较容易见出作者的学养和功底。但我们对新时期以来的比较文学业绩也不宜估计太高。
   
  “方法看起来实在,难度却很大。要求精通多种语言和文学。外国有论者将长寿也列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必备条件之一。钱钟书先生是比较文学的先驱,如果没有他晚年的时候写的《管锥篇》的话,他的成就就少多了。他是个大师,《管锥篇》起了很大的作用。(杨义先生插话:《管锥篇》写成的时候,他69岁。看来,离退休还是个学术力量新的高峰的到来的标志。)
  “不要老是停留在理论、原理和方法的探讨上,要多进行具体的比较。有了丰富的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才会丰富和提高。
   
  “我本人对比较文学是浅尝辄止,但我深感比较文学大有可为,是一座学术富矿。因此,我对成立中心是支持的。过去以北大为中心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社科院以我们两个文学所为依托,优势互补,设计一些研究课题,成立这个中心,与北大和全国其他高等院校的学者们携手合作,推进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今后,我们外文所会对中心工作积极支持。”
   
  钱中文先生说,“要搞比较文学首先对作家要精通,对文学史要了解,就要对某个国家的某一个作家或者某段文学史,有发言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要写过文章,你的文章要得到人家的承认。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条件,要搞比较文学的话,那么你只有一半。就比较表明的,看到什么东西抓过来,比较一下。
   
  “进行文学交流是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的文学更新、不朽。现在我们感觉到,也体会到,要使我们的文学、文学理论更新就必须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间进行理论创造,让它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民族文化最优秀的部分,能够流传下去,继续下去,这就是‘不朽’。我们的工作恐怕就是这个工作。
   
  “80年代90年代都在搞比较,中文系的不懂外文的在搞比较,外文系的懂外文的也在搞比较,但是两方面看起来是中文系的稍微好一点,外文系的在文化方面的文艺方面的知识比较少。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在下午的讨论会上,与会者就“中国学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发言者有陈鹏翔、谭国根、叶少娴、史忠义、蒂莫西·韦斯等。
   
  中心在宣告成立的同时还宣布了中心的两个研究方向:比较诗学研究和国外汉学研究。在词大的前提下,中心愿与国内外一切学者精诚合作,以期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的成果。
   
  中心已经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合办了理论期刊:《理论空间》,主编:郭宏安、徐葆耕、刘禾。拟于11月出版第一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