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列宁的实践发展观
作者:
来源:
——兼读列宁《论合作社》和《论粮食税》等晚期著述
列宁依据俄国实际情况和俄国革命的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创立了适应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值得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和汲取方法论的营养。
一、从社会主义共同胜利论发展到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爆发工人运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共同胜利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强调。社会主义在所有文明国家胜利。列宁在筹备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根据俄国以及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可见,这里指的还是当时的发达国家。列宁还进一步明确论证,否定了共同胜利说。他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从垄断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更为不平衡,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他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二、从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国家一国胜利论发展到在落后国家胜利论。以上列宁还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国家胜利。但是,实践提出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解决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列宁实时地发现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他在1917年“四月提纲”中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在落后国家首先开始。
三、从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不可持续论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可持续论。最初,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可以在落后国家首先开始,但很难坚持下去。如果想要坚持下去,必须有发达国家革命的支持。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革命的支持,注定要失败。所以,列宁比任何人都盼望欧洲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也认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不远了。欧洲社会主义工人运动被镇压失败后,列宁把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的实践相联系,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中走出来,发现了俄国革命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突出表现在用革命手段创造特殊性前提。1921年12月,列宁指出,即便没有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也能坚持下去,能在单独在一个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俄国革命的创造的特殊性在哪里呢?首先,政权已经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其次,所有生产及生产资料及其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第三,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了联盟。实现了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俄国具备了在落后国家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切主要条件。由此,列宁提出了俄国和落后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而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列宁在《论我国革命》等著述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俄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可持续性。
通过俄国革命的实践,列宁从本国实际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将马克思以高度生产力发展为基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发展为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再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四、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模式转向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模式。十月革命后,在三年内战期间,列宁实行了直接过渡到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直接过渡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主要体现为在农村实行余量强制征集制;所有生产企业和作坊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禁止自由贸易,实行国家垄断;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对资本家和剥削阶级进行改造。后来,列宁解释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破坏迫使我们这样做的,但更多的强调“多半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1]实践证明,在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配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是没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根据俄国的实际重新认识战时共产主义,于是,列宁在1921年3月中止了战时共产主义,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实行粮食税,允许粮食的交易;允许商品货币交换,发展商品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讲到,“…..国家资本主义要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我很重视判明普通的国家资本主义同我在帮助读者认识新经济政策时所说的那种特别的,甚至非常特别的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继承性的联系。”[2]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明确要求“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因为自由贸易成分以至任何资本主义成分的地方,都有了——这种或那种形式、这种或那种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并存呢?当然能够。”[3]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找到了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从而使农民与大工业生产发生联系。列宁指出“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能让所有小农都参加这项建设”。[4]新经济政策证明,努力将国家资本主义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是可行的过渡时期的模式。社会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调节和规范国家资本主义的式的生产活动和商品交换活动,是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和方式。
新经济政策另外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到多种经济成分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共存形式共同发展。其中包括合作经济等形式。
列宁的实践发展观最根本生命力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一点在今天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作者:董晓阳
[2] 列宁:《论合作社社》,载《马列著作选编-修订版》第414页
[3] 列宁:《论粮食税》,载《马列著作选编-修订版》第399-400页
[4] 列宁:《论合作社社》,载《马列著作选编-修订版》第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