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安吉拉·卡特:一场绚烂而单调的文学嘉年华

作者:李松睿 来源:中国作家网

 

读安吉拉·卡特的作品,就好像置身于一场过于奢华的烟火晚会,我们为暗夜中那些层出不穷的美丽图案惊异不已,却也渐渐感到双眼刺痛、目迷五色。

已出的安吉拉·卡特作品中文版: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新夏娃的激情》、《明智的孩子》、《马戏团之夜》、《爱》、《焚舟纪》、《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南京大学出版社)、《魔幻玩具铺》(浙江文艺出版社)

安吉拉·卡特在很多地方都说过,“我喜欢一切会闪烁的东西”。的确,这位英国女作家特别善于编织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意象,创造出一个璀璨耀眼的小说世界。在她的笔下,一群老虎会因为伤心过度,躲入雪地上破碎的镜子里,那金色的皮毛甚至让镜子散发出灼人的热度(《马戏团之夜》);美丽的少女爱上凶猛的老虎,随着后者用舌头舔过女孩的身体,人类的皮肤渐渐剥落,女孩竟摆脱了人形的束缚,变成漂亮的野兽(《老虎新娘》);孤女梅拉尼独自在昏暗的玩具铺里巡视货架,借着微弱的灯光,一个个精致华美的面具从黑暗中浮现出来,露出或诡异或恐怖的笑容(《魔幻玩具铺》)……读安吉拉·卡特的作品,就好像置身于一场过于奢华的烟火晚会,我们为暗夜中那些层出不穷的美丽图案惊异不已,却也渐渐感到双眼刺痛、目迷五色。

马戏团显然是安吉拉·卡特最为喜爱的意象,以至于读者可以在她的几乎所有长篇作品中发现它的踪影。美女、野兽、小丑、空中飞人以及魔术师等汇聚在马戏团里,在聚光灯下的圆形舞台上演一出出人间奇迹,把欢乐和惊奇带给无数观众。在某种意义上,马戏团其实也是安吉拉·卡特对自己作品的定位,她的写作就是要用文字创造出一个个杂耍般的视觉奇观,让我们瞠目结舌、大呼过瘾。

或许将这一特质发挥到极致的,是安吉拉·卡特出版于1972年的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这部作品将霍夫曼博士和部长之间的对决作为基本的情节框架。前者试图解放人类的欲望与想象,释放出无数幻象颠覆现实秩序;后者则是科学和理性的化身,想尽办法抵制幻象的入侵,维护正常的现实生活。而小说的主人公德赛得里奥是一个小公务员,他在部长的命令下,开启了寻找霍夫曼博士的旅程。

不过德赛得里奥刚一开始他的冒险,就陷入了霍夫曼博士为他设下的幻象陷阱。他先是在海边小镇被人陷害,糊里糊涂地成了杀人凶手;在逃亡途中,他被生活在河上的原始部落收留,险些成了婚礼上的大餐;此后,他随着一个巡回马戏团四处流浪,却惨遭九个高大威猛的杂技演员“强奸”;走投无路之际,他遇到一位来自立陶宛的伯爵,在妓院里进行S/M式的性游戏;转瞬之间,他又和伯爵一道被扣押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接下来,他和梦中情人阿尔贝蒂娜被困在了一个半人马的国度;直到小说的结尾,他才终于来到那个此前想进却总也进不去的城堡,见到了霍夫曼博士。

阅读德赛得里奥的冒险,我们好像依次走进了侦探悬疑小说、非洲冒险小说、S/M小说、《格列佛游记》以及《城堡》所营造的文学世界中。安吉拉·卡特肆无忌惮地把上述这些文本拼贴在一起,使得阿加莎·克里斯蒂、萨德、斯威夫特以及卡夫卡被召唤到她的圆形舞台上,为读者奉上一场梦幻般的文学嘉年华。

如果说马戏团可以概括安吉拉·卡特的风格特征,那么女性主义则是理解这位作家的另一个关键词。初潮、月经、初吻、婚礼、生育……这些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被安吉拉·卡特反复书写。作为男性读者,我当然无法用身体去直接感知这些经验之于女性的意义。不过当我读到梅拉尼头一天晚上偷偷穿上母亲的婚纱,第二天就收到父母双双殒命的噩耗(《魔幻玩具铺》);飞飞在月经初潮那天,后背开始长出一对巨大翅膀(《马戏团之夜》)等情节时,却能从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情景中体认到女性经验带给女性的创痛和对女性身体的改写。

说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7/0525/MAIN201705251634000098604482742.jpg

在安吉拉·卡特的作品序列里,《新夏娃的激情》显得极为特殊。正是在这部带有反乌托邦色彩的作品中,作家开始将其一以贯之的对女性经验的呈现,上升为对性别问题的思考。小说的主人公艾弗林是一位到纽约教书的英国籍大学教师。就像很多“渣男”一样,他抛弃了怀孕、流产的女友,独自驾车在美国中部游荡。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艾弗林在沙漠中被一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秘密部队逮捕,因为对女友犯下的罪行,他被改造成了一个有着完美女性身体的女人。有趣的是,当艾弗林趁机逃离“女儿国”后,却落入一个名叫零的男性暴君之手,成了他的第八位妻子,不仅每周要被零“强暴”一次,还要对零的临幸感激涕零。而更为扭结的是,寓居于女性身体中的男青年艾弗林见到了自己一向爱慕的“女明星”特丽思岱莎,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但随后他惊讶地发现,特丽思岱莎其实是一个伪装成女性的男性……

在《新夏娃的激情》中,安吉拉·卡特将主人公安放在极端情景中,先是让他/她以男性的身份伤害女性,接下来又将他/她囚禁在女性的身体里,去承受男性的强暴与对男性的爱。于是,性别身份就好像被放置在两块相向而立的镜子中间,反射出无穷无尽的面向。似乎性取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已经被囊括在这部小说中了。这就难怪《新夏娃的激情》在学院派研究者那里大受欢迎,成了讨论女性主义的经典文本。不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部小说多少显得有些理念化,有为了向传统性别秩序挑衅生造意象、情节的嫌疑。我虽然一向自诩为有着女性主义立场的男性批评家,但看到里面“纪念碑……雕成一根庞大勃起的岩石老二,睾丸等等一应俱全。但这根老二从中折断……”这类意象时,仍免不了皱皱眉头,心生不适。

需要指出的是,《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和《新夏娃的激情》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作家肆无忌惮地在其中对传统的文学写作规范与性别秩序进行颠覆和挑衅,无疑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因为正是在那个时代,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欧美知识界整体性地向左转,不断以新的思想、理论去冲击中产阶级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上述两部作品的风格特征正显影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特征。不过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莅临全球,这位女作家的写作风格似乎也有保守化的倾向。

比如说,让安吉拉·卡特声名鹊起的中短篇小说集《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便与此前的《新夏娃的激情》等作品不同,它们不再是极具原创性的故事,而全部改编自欧洲的民间故事和童话。特别是中篇小说《染血之室》,它的叙事节奏明显放慢,丧失了用五花八门的情节使读者目瞪口呆的泼辣劲儿,而是以舒缓有致的笔调来改写法国经典童话《蓝胡子》。安吉拉·卡特对小说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进行极为细致的描绘,以至于时间在这部作品中被空间压垮,进而整个故事几乎成了由一个个画面连缀而成的连环画册。那梦境一般忧郁的小说世界固然令读者迷醉,但却难免让人觉得灰暗乏味。

安吉拉·卡特的小说一向以喷薄而出的才气和纵横恣肆的想象闻名于世,不过最近在系统阅读其作品之后,我却觉得她的写作有不少单调的地方。几乎在她的每部长篇中,我们都能发现一场标志着主人公命运转变的大火、一次牵线木偶的表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她实在是太执迷于这些意象了,以至于要让它们在自己的每一部长篇作品中上演。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反复出现,带有母题性质的意象,似乎也为我们理解这位女作家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

在《马戏团之夜》里,安吉拉·卡特这样描写纳尔逊嬷嬷的房子拉开窗帘的场景:“曾经,在烛光的欺瞒下,它显得多么富丽堂皇!如今,我们看到自己以前从未见过的情景:室内的装潢已经被蛀虫啃食殆尽,老鼠将波斯地毯咬掉了一大块,檐楣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埃。这个地方的奢侈豪华,只不过是由午夜烛光创造出来的幻象而已,在曙光下,一切都显现出凋萎、破旧而腐朽。”而这类阳光驱散幻象的描写,我们可以在《爱》、《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以及《明智的孩子》等一系列小说中找到。这似乎暗示着,安吉拉·卡特笔下的那些华丽绚烂的文学嘉年华,其实有着寂寞的底色,通向了悲凉沧桑的心境。就像她最爱的马戏团一样,它可以在夜晚为观众呈现绚丽多彩的奇观,却终将在某个清晨悄然离去,留下空荡荡的田野和满地狼藉。

 

网站导航 | 意见反馈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 出差审批表 | 法律声明 | 图书购置使用及保管审批单 | 保密知识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 邮编:100732